

“党员红”点亮“绿化工人节”——郑东新区连续6年为绿化工人“过节”
2021-03-16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又到了一年中最好的植绿、护绿时节。
3月11日,在郑东新区的七里河畔,数百名绿化工人欢聚一起,欢度自己的节日。一批“先进工作者”“管理能手”“优秀绿化工”“管养能手”等绿化工作者受到表彰,他们胸带大红花,接过红灿灿的荣誉证书,笑容绽放在他们脸上。
这个别具一格的“绿化工人节”,已经在郑东新区连续举办了六届。从2016年开始,郑州郑东新区兴东园林绿化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东园林”)发起举办首届“绿化工人节”以来,众多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绿化工人,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迸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推动着这家国有绿化管养企业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经营奇迹。
党建引领,党员旗帜飘扬在管养一线
“当天接受表彰的70多名工友中,党员占了一半”,兴东园林流动党员服务站站长冯义刚话语中带着满满的自豪。
66岁的赵天河,是管养三部绿化组长。去年10月,他在现场作业中不慎摔伤,公司领导、同事都劝他在家好好修养,但他放心不下新接手的管养区域,拄着拐杖到生产一线指导,确保了管养区域新增绿植的成活率。当天他接过“爱岗敬业模范”的证书时,这位坚强的汉子掉泪了;
具有50年党龄的张喜良,在郑东新区16年如一日种绿、护绿,把每一棵花草树木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呵护,他干工作有股拼劲,对同事有股亲劲,乐于奉献有股傻劲,他创建的“共产党员管养示范区”一直是郑东新区绿化管养的“标杆”,吸引着省内外的同行前来学习观摩。没有意外,这个“获奖专业户”再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入职时间不长的柴秀芩,也是一名具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在两家上市企业从事管理工作。自从担任兴东园林管养一部绿化组长以来,她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坚持初心不改、斗志不减,本色不变,用党员精神感召和带领绿化组出色完成管养任务。她也被表彰为“爱党敬业模范”……
每一个获奖人员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作为公司流动党员带头人的冯义刚,也不例外。
冯义刚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干起活来不惜气力,丝毫看不出来已经54岁了。他年轻时当过兵,在部队入了党,党龄已有33年了。2015年初,他从老家来到郑州加入到兴东园林,顺心如意的工作环境加上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让他在面临急难险重任务时,总是挺身而出、积极响应。
2020年初,在抗击“疫”情最吃紧的时候,冯义刚主动请缨,向公司递交了“请战书”,到郑东新区的高速口值守。他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连续奋战40余天,一丝不苟地值守在高速路口,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劝返不符合进郑条件的机动车辆,手脚冻得发麻也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在工资待遇并不高的情况下,他主动号召党员为抗“疫”捐款捐物。今年春节,他再次响应公司“就地过年”的号召,主动留下来值班。
“公司成立的流动党员服务站,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家”,冯义刚说,在兴东园林1600多名一线生产工人中,有流动党员56名,他们大部分是转业军人、退休教师、卸任村干部,有着较高的党性,但以前苦于没有组织缺少阵地,连正常的党组织生活都无法保证。
2016年1月,兴东园林党支部成立后,认真落实郑新建投公司“抓党建促经营、抓党建促发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成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将公司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并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管养示范区”创评活动,积极推行党员驻部门分片包干责任制度,极大调动了党员尤其是流动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在老党员的感染带动下,一批年轻党员快速成长起来。1990年出生的青年党员王锰,从2014年加入到兴东园林大家庭以来,从一名普通员工干起,凭借着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快速成长为现场主管、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而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都不忘自己的初心和誓言,始终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让自己的青春“燃放”在绿化生产一线,带动着一个个管养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因此连续三年荣获了郑新建投党委颁发的“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2020年初,王锰所在的管养七部接手了郑东新区高铁公园55万平方米的绿化养护工作,这名年纪最小的党员干部,带领着130多名绿化工人,克服了土壤垃圾多、坡陡灌溉难等种种不利条件,使管养区域的绿化景观得到全面提升,如今的高铁公园百花已开,一趟趟列车夹杂着花香和春意穿行其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更多的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兴东园林奋斗着,成长着,收获着,也为郑东新区的绿化贡献着。
文化铸魂,手挽手肩并肩凝聚“硬核”力量
“实事求是地说,我当初来上班的时候,没想到自己能干两年多”,管养三部的组长徐雅琴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日常的绿化管养工作很繁琐也很辛苦,对年轻人着实吸引力不大,但公司给了大家庭般的温暖和关爱,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她找到了工作的乐趣。
要知道,和环卫工作一样,绿化管养工作脏、苦、累,待遇也不高,年轻人不愿意干,上岁数人干不长,流动性很大,经常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兴东园林着力用文化铸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努力工作、开心生活”文化氛围,用情留人。
2020年的最后一天,一场主题为“我的兴东我的梦”的演讲比赛拉开了序幕,13名来自各个岗位的选手讲述了与兴东园林结缘、在兴东园林成长的故事。
维修保障部经理兼办公室负责人陈官职回忆了他从一名水电工逐步成长为部门经理的历程,讲述了与兴东园林一起,迎接2015年上合会“提质增靓”重大任务,应对特大暴风雪、暴风雨,抗击“疫情”等一次次考验;
管养四部的铁艳平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女汉子”,春季补植栽种,夏季浇水拔草,秋季提升改造,冬季除雪抗冻,一年四季工作的酸甜苦辣,以及听到“东区花儿真漂亮”“东区景儿真美”时的欢乐……
这样的跨年演讲比赛,兴东园林也连续举办了6届。这些可爱的绿化人们,用不太成熟但充满真挚情感的文字,总结过去一年的收获,展望着未来一年的期盼。不仅他们自己讲,还邀请他们的亲朋好友登台讲,讲出了和气讲出了温情。
不仅仅是演讲比赛。每年的重阳节,都会举办“邀请爸妈回兴东”活动,在全公司营造孝老敬老的氛围;2020年在全公司发起“读书年”活动,建设学习型企业,全面提升员工的知识涵养和技能水平;在青年绿化工人中举办诗歌朗读比赛,将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组成“青春心向党”先锋队,每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公益活动,为他们增加积极向上的力量。
文化还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管养三部的经理何宝安,酷爱诗词,他在所负责的熊耳河北岸示范段绿化管养工作中,利用诗词增加文化元素,吸引了市民们的关注。
他们把金黄的银杏落叶收集起来,摆放出各种造型,打造出了“网红”银杏坡,吸引了无数婚纱照拍摄新人;他们利用废旧轮胎摆放出天鹅、金鱼等小动物造型,引来儿童们洒下欢声笑语;他们利用拆掉的支撑杆打造出了“掇月亭”,将曹操的《短歌行》附在旁边,一时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让众多参观者耳熟能详;他们将配电箱用茅草搭建起的蒙古包覆盖起来,既增加了观赏性,又让“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广为传颂。而这些增加了艺术观赏性的管养区域,在郑东新区举行的年度精细化管理综合评比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持续发力,勇争郑东新区护绿“排头兵”
城在森林中、人在花园里、行在绿茵下、乐在芳草间。近年来,生态东区的美丽画卷呈现在市民面前,为他们增加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这背后,凝聚了兴东园林绿化人的辛勤汗水。
兴东园林是国有企业郑新建投旗下的子公司,2014年9月接手郑东新区绿化管养工作后,不断在“美”上下功夫、在“靓”上做文章,把精细化管养融入匠心血脉,对郑州之林、黄河路、农业路、金水路等重点区域绿色景观进行精细化提升,圆满完成上合峰会和全国民族运动会绿化保障、创园创文验收、金水路限时整改、“7·29”特大灾害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展示了国有园林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也树立了行业标杆。
六年砥砺奋进,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兴东园林从最初仅有9名管理人员、几间简陋业务用房、100多万平方米管养面积起步,发展到拥有近2000员工、管养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管养企业,跻身为郑东新区管养绿化面积最大的国有企业。
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兴东园林拿奖到“手软”: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十佳优秀园林企业”、连续五年获得“全国优质园林工程金奖”,并先后荣获了“中国风景园林绿化AAA级信用企业”“2020年度全国十佳园林诚信企业”等国家级园林奖项,以及“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先进集体”“2019年度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郑东新区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郑东新区第一届主任质量奖”等多项省市区级奖项,并连续三年在郑东新区精细化综合考评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予“优秀管养单位”荣誉称号。兴东园林正朝着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绿化管养企业迈进。
在“十三五”完美收官、“十四五”即将启航的新时代、新起点,兴东园林将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奋进的姿态,为打造生态宜居绿色郑东贡献更大的力量。
推荐内容